欢迎来到中国中医药网

胃痛针灸疗法中常用什么主穴?

来源:www.suktch.com 2025-08-05

在针灸治疗胃痛时,常见的主穴包含足三里、中脘、内关和公孙等。这类穴位分别坐落于不一样的经络上,可以调节脾胃功能,缓解疼痛。
1. 足三里:此穴坐落于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。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,可以调理胃肠功能,对于各类型型的胃痛都有非常不错的疗效。
2. 中脘:此穴坐落于腹部正中线上,脐上4寸处。中脘为任脉与手、足阳明经之会,主治胃痛、腹胀等症。
3. 内关:坐落于前臂掌侧,腕横纹上2寸,在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。内关穴属心包络,可调气行血,宽胸理气,对于因情绪波动引起的胃痛成效显著。
4. 公孙:此穴坐落于足内侧缘,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凹陷中。公孙是脾经,可以健脾和胃,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胃痛。

依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与体质差异,在实质操作过程中可能还需要配合其他辅助穴位进行综合治疗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08

05

外科疾病的阴证与阳证有什么不同?

在中医学中,外科疾病依据其病性、病位和病势的不同可以分为阴证和阳证。这两种证型主要从病因病理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区别。1.阴证:-病因方面,多由寒湿等阴邪所致。-体质原因上,容易见到于体虚者或久病体弱之人。-局部症状表现为肿块不明显

08

05

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有什么临床意义?

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要紧的凝血因子,对于血液凝固过程至关要紧。当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时(低纤维蛋白原血症),可能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意义:1.出血倾向:纤维蛋白原是形成血栓的要紧成分之一。其浓度降低可能致使出血时间延长、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。病

08

05

饮食不节怎么样引起疾病,中医有什么调理办法?

在中医学中,饮食不节是指饮食过量或不足、偏食某类食物、食用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等不好的饮食习惯。这类都可能致使人体气血运行失常,脏腑功能失调,从而引发各种疾病。1.饮食过量:长期饮食过量可致使脾胃负担加重,影响其运化功能,使水谷精微不可以正常

08

05

七情过极可致气机紊乱,具体表现有什么?

七情指的是人的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这七种情绪。在中医学理论中,假如这类情感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,则可能致使气机紊乱,进而影响人体健康。具体表现如下:1.喜则气缓:过度喜悦会使人心神涣散,表现为精神不集中、记忆力衰退等症状。2.怒则气

08

05

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常用什么办法?

中医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时,一般会依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。治疗办法主要包含中药内服、外用药物、针灸、拔罐等。1.中药内服:依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,大夫会选择不一样的方剂。如肝郁脾虚型可用逍遥散加减;血热风燥型可用凉血解毒的药物,如

08

05

中医怎么样辨证肺炎喘嗽?

中医在辨证肺炎喘嗽时,主要依据的是四诊合参的原则,即望、闻、问、切四个方面的综合剖析。具体来讲:1.望诊:察看患儿的面色、舌象与精神状况等。如面红目赤可能是热证;面白唇青可能为寒证或虚证;若见舌质红、苔黄腻,则多属湿热内蕴。2.闻诊:听

08

05

怎么样通过针灸缓解哮喘症状?

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,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,包含哮喘。通过刺激特定穴位,能达到调节人体机能、改变呼吸功能的成效,从而帮助缓解哮喘症状。以下是通过针灸缓解哮喘的一些容易见到办法:1.选择适合的穴位:常见的穴位有肺俞穴(坐落于

08

05

胁痛的主要病机是什么?

胁痛,是临床上容易见到的症状之一,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部疼痛。在中医学理论中,胁痛的主要病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:1.肝气郁结:情志不遂、肝失疏泄致使肝气郁结,气滞血瘀,从而引起胁痛。2.肝胆湿热:饮食不节、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受湿热之

08

05

胃寒证主要有什么临床表现?

胃寒证在中医学里是指因为寒邪直中或过食生冷,致使脾胃阳气受损,出现的一系列症状。其主要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:1.胃脘冷痛:病人常感到胃部有明显的冷感,并伴有疼痛,这种痛感总是是在进食生冷食物后加剧。2.食欲不振:因为脾胃功能减

08

05

祛风湿热药用时应该注意什么事项?

在用祛风湿热药物时,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1.适应症选择:第一明确病人是不是确实存在风湿热的症状,如关节疼痛、红肿等。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,准确判断病人的体质和病因病机,合理使用药物。2.药物配伍:祛风湿热药多具备辛散温燥之性,容易伤